昨天,我市發布公共場所雙語標志英文翻譯規則和實施指南,計劃到2011年大運會前,全市主要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公共標識將進行整改,統一規范。
據統計,隨著我市經濟的高度發展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外國人來深工作、生活、學習、旅游的人數每年已達400余萬,出入境深圳口岸的人數每年已達1.6億人次。
據初步統計,我市僅交通標識的標牌就有4萬多個,加上其他公共場所的公共標牌合起來有幾十萬個。近年來,錯誤乃至可笑的公共場所雙語標志屢見不鮮,公示語翻譯無標準,使用無規范,參考無依據,應用無對照,使城市形象受到影響。
有網友稱,在地鐵深大站,語音報站是“Next stop is Shenzhen University”,但是在站廳的指示牌卻是Line 1 to Shen Da。
市外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共場所雙語標志即所謂“漢英公示語”,是國際化都市、國際旅游目的地語言環境、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錯誤的翻譯會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形象和對外交流,也給來華工作、生活、學習或旅游的外國人帶來諸多不便。
為此,市外事辦成立了“深圳市規范公共場所英文標識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北京國家級專家、外國專家、香港專家和深圳英語專家、語言文字專家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業人士共21人組成。專家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分別由我國外交部資深英語專家過家鼎和施燕華擔任。
據介紹,我市此次發布的相關規則,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大城市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征求了市各有關部門和國內外專家的意見。根據深圳市的實際情況,歷時兩年多,終完成了我市公共場所雙語標志英文翻譯的14項規則和13項相對應的實施指南。
規則分為總體規則和分類規則共14項。實施指南分為《道路交通》、《地名通名》、《組織機構、職務職稱》、《旅游景區》、《體育設施》、《醫療衛生》、《商業服務》、《文化設施》、《深圳口岸》、《金融服務》、《公安司法》、《教育科技》、《飲食菜品》等13項,字數達130多萬字,涉及條目40多萬條。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將在2011年深圳大運會召開之前,完成全市主要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公共標識的統一與規范。
據介紹,各單位和廣大市民可以在市外事辦和翻譯協會網站上查詢相關規則和實施指南。同時,《漢英深圳公示語辭典》也將于今年10月份正式出版發行。